職工文苑
|
|||||
|
|||||
當片尾字幕在黑暗中緩緩升起,情緒涌向心頭,心中思緒萬千!赌暇┱障囵^》用一幀幀泛黃的老照片,將八十多年前的金陵往事重新沖洗出來,那些被時光塵封的面容在光影中蘇醒,帶著硝煙的氣息叩擊著每個觀眾的靈魂。 劇中攝影師老板顫抖著按下快門的鏡頭令人難忘,他對學徒說:“照片會褪色,但骨頭里的勁兒不能褪!边@句臺詞像一枚圖釘,將歷史的痛感牢牢釘在現(xiàn)實的幕布上。1937年的南京城,照相館玻璃櫥窗里陳列的全家福與街面上倉皇奔逃的人群形成殘酷對照,鏡頭掃過破碎的相框時,我忽然讀懂了魯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的深意 —— 那些在戰(zhàn)火中堅持記錄的攝影師,正是用膠片做鎧甲的猛士。 鏡頭前的畫面令人脊背發(fā)涼。侵華日軍的刺刀還滴著血,已將南京百姓拽到鏡頭前 —— 幸存者眼里凝著尸山血海的恐懼,被刺刀逼著揚起嘴角。老人嘴唇哆嗦,孩童被按著頭,女人的笑像揉皺的紙,每道紋路都藏著顫抖。日軍舉著相機獰笑,妄想用虛假影像掩蓋燒殺搶掠的罪行。幾步外的巷弄,方才假笑的士兵走向抱嬰的婦人。嬰兒的哭喊刺破謊言,士兵瞬間猙獰,奪過孩子狠狠摜在石板上。悶響后,只剩婦人撞碎在街道地上的尖叫。 這就是他們的 人性”:對人能砍頭、剖腹、踏過三十萬具尸體;見流浪狗瘸著腿從尸堆鉆出,卻會蹲身遞出半塊餅干,小心翼翼如捧珍寶,與摔嬰時的狠戾判若兩人。這荒誕對比藏著刺骨諷刺。他們懂憐憫,卻只給畜生,對同類露出獠牙。南京焦土無聲控訴,這群劊子手用虛偽與殘暴,在歷史刻下永不磨滅的恥辱。 劇中有個細節(jié)讓全場屏息:攝影師在的微光里,用顯影液在襯衣上拓印底片。當那些模糊的影像在布料上慢慢浮現(xiàn),仿佛整個民族的記憶都在黑暗中顯影。這讓我想起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看到玻璃柜里陳列的泛黃照片,講解員說:“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是一個不屈的靈魂。”現(xiàn)在的南京街頭,新開的網(wǎng)紅照相館里,年輕人穿著民國服飾拍照打卡,鏡頭里的眉眼間,依然能找到老照片里的風骨。過去,照片承載著民族的苦難與抗爭;如今,照片成為人們對往昔歲月的追憶與傳承,盡管時代不同,但那份對歷史的銘記與敬意從未改變。 走出影院時,恍惚暮色中的紫金山輪廓分明。忽然明白,這部電影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讓我們看見:那些在照片里凝固的瞬間,從未真正遠去。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今日的我們站在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和平里,更要將照片里的精神力量,化作前行的動力。當快門再次按下,鏡頭里不僅有城市的繁華,更有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曾經(jīng)的南京,遭受戰(zhàn)火洗禮,滿目瘡痍;如今的南京,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片繁榮景象。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不能忘記那段沉重的歷史,要從歷史中汲取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拼搏。 |
|||||
【打印】【關閉】 |
|||||